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研究重点

[复制链接]
查看148 | 回复0 | 2023-11-11 09: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 绪论
1.护理研究:是通过系统的科学探究,解释护理现象的本质,探索护理活动的规律,产生新的护理思想和护理知识,解决护理实践、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中的问题,为护理决策提供可靠的、有价值的证据,以提升护理学科水平的系统过程。
2.护理研究的基本步骤:(1)提出研究问题,形成研究目标,构建研究假设 (2)检索文献,分析现状和趋势,明确理论或概念框架 (3)确定研究对象,明确研究场所 (4)选择研究设计,构建研究的技术路线、明确研究工具 (5)收集资料 (6)分析资料 (7)撰写论文 (8)研究结果的推广和应用
第二章 选题
1.选题:形成、选择和确定一个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科学问题,它是开展科研工作的首要步骤。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选题是指提出一个有学术价值、自己又有能力解决的科学问题。
2.选题的重要性:(1)选题是整个科研工作的第一步,是指导科研过程如何设计和安排的方向。选题能力反映了研究者的科研能力和水平。(2)选题是科研工作的强大动力,是科学探索的出发点。有价值、有吸引力的选题会激发研究者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浓厚兴趣,有助于产生高水平和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选题的原则:(1)创新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实用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5)需求性原则
4.研究问题的来源:临床实践、研究者与同事间的相互交流、阅读专业文献、理论、科学研究基金指南
5.研究假设:是对特定人群中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的一种正式的陈述。它是一个暂时性的预测或初步推断,用于陈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文献检索
1.文献检索的方法和步骤:(1)确定检索词。 (2)选择数据库:根据收录内容和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书目型数据库、全文型数据库、事实数据库、数值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 (3)制定检索策略:选择检索方式、确定检索途径、构建检索表达式、调整检索策略。
第四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设计的相关概念
1.样本:研究工作中的研究对象
2.变量:研究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变化的因素
3.自变量:能够影响研究目的的主要因素
4.因变量:指想要观察的结果或反应,它随自变量改变的影响而变,也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5.混杂变量(干扰变量):指某些能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应在科研设计中尽量排除。设立对照组能达到排除混杂变量的作用。
二、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p67)
1.设立对照(控制):按照研究的设计方案分类:(1)同期随机对照 (2)非随机同期对照 (3)自身对照 (4)配对对照 (5)历史对照
按照对照组的处理措施分类:(1)标准对照 (2)空白对照
2.随机:包括随机抽样和随机分组。随机化方法:简单随机法、分层随机法、区组随机分组法、系统随机分组法、整群随机法
3.盲法:不让研究对象和研究者知晓研究对象的分组和接受干预措施的具体状态,以避免双方的行为或决定对信息测量、反馈及效果评价等的干扰和影响,保证测量的一致性,避免测量过程中的主观干扰。根据盲法的程度可分为:单盲、双盲、三盲和非盲。
三、研究设计的常见类型
1.临床流行病研究体系分为干预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两类。干预性研究分为随机对照和非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性研究分为分析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
2.干预性研究可以人为控制试验条件,以探讨干预或护理措施的真实效果。
(1)随机对照试验是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别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然后接受相应的干预措施,在一致的条件下或环境中,同步地进行研究和观察干预效果。
(2)非随机对照试验是未按随机化原则将研究对象分组,由研究者确定研究对象的分组或按不同地点加以分组,一 组作为试验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
3.分析性研究是在自然状态下,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事物、现象、行为或人群的异同进行比较的研究方法。分为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两种。
(1)队列研究是观察目前存在差异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下持续若干时间后两组的情况会如何。
(2)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研究,是从已患病的病例出发,去寻找过去可能与疾病有关的因素,通过两组暴露率的比较来分析暴露与疾病的关联。
4.描述性研究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和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真实地描述出来。主要包括横断面研究和纵向研究。
(1)横断面研究是在特定的时间内通过调查的方法,对特定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情况进行调查,以描述该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包括普查和抽样调查。
(2)纵向研究是对一特定人群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疾病或某种特征在该人群及个体中的动态变化。
(3)德尔菲法是由调查者拟定调查问卷,经过几次反复征询和反馈,根据专家的综合意见,对研究对象作出评价的一种研究方法。
第五章 研究对象的确定
1.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全部同质个体的某个或某些变量值。
2.有限总体:总体通常限于特定的空间、时间、人群范围之内,若同质研究对象的所有观察单位的所研究变量取值的个数为有限个数,则这个总体称为有限总体。
3.无限总体: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质研究对象的所有观察单位的取值个数为无限个数,则称为无限总体。
4.目标总体:由研究目的决定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被抽取样本的所有个体变量值的集合体。
5.可得总体:是目标总体的一部分,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能方便抽取的总体。
6.观察单位:也称个体或研究单位,指研究总体的单位组成部分,是科学研究中的最基本单位。
7.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其研究变量的实测值构成样本。
8.误差:研究中所得到的实际测量值与客观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是客观存在的。
9.抽样误差:由于个体生物学变异的存在,在随机抽样研究中产生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其大小随样本不同而改变。
  随机误差(机遇误差/偶然误差):同一观察单位某项指标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反复测量时,其大小和符号以偶然的方式出现的误差。特点:偶然且无法消除和避免。
  系统误差(偏倚):由某些确定性原因而造成的确定性误差。通常表现为结果有规律的偏大或偏小。
10.抽样原则:(1)保证样本的可靠性:样本中的每一观察单位确实来自同质总体。(2)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抽样要进行随机化原则,保证足够的样本含量。
11.分组原则:符合研究目的,均衡性,可比性。
12.分组方法:(1)随机分组:简单随机分组,区组随机分组,分层随机分组 (2)历史对照分组 (3)自愿分组 (4)按意愿分组
13.样本含量估计的注意事项:(1)选择恰当的估算样本的方法 (2)尽量选择总体单一,保证指标客观 (3)多种样本含量估计方法的相结合 (4)必须考虑样本的丢失情况
第六章 研究变量和研究工具
1.变量:在研究过程中可以测量、操纵或控制的具有不同抽象程度的概念
2.研究变量可测量的指标通常包含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和次要结局指标。
3.描述性研究中的变量是没有施加认为干预措施的自然情境下存在着的变量。实验性和类实验性研究中的变量分为自变量,应变量和外变量。
自变量:能够影响研究目的的主要因素,自变量不受结果的影响,却可以导致结果的产生和影响结果,在一个研究中,自变量通常是实验者控制和操作的变量。
因变量:想要观察的结果或反应,它随自变量改变而改变,也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外变量(混杂变量/干扰变量):某些能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应在科研设计中尽量排除。
4.问卷编制的原则:(1)目的明确 (2)结构合理、逻辑性强 (3)通俗易懂、适合应答者 (4)问卷长度适宜 (5)便于资料的校验、整理和统计。
5.问卷编制的方法:(1)总体步骤:明确问卷编制框架,编写问卷条目,条目的筛选与排序,设计答案形式,编制指导语,润饰文字,专家效度评定,问卷预试验 (2)问卷条目类型: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权宜式问题 (3)编制问卷条目的注意事项:用词选择:保持语言简洁、清晰、直截了当。避免双重问题。避免暗示答案。适于研究对象的阅读水平。确保研究对象匿名。处理敏感问题和个人资料的方法。提供“不知道”或“没有意见”选项。编写指导语。
6.信度:使用某研究工具所获得结果的一致程度或准确程度。当使用同一研究工具重复测量某一研究对象时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越高,该工具的信度就越高。同时,越能准确反映研究对象真实情况的工具,其信度也就越高。信度的主要特征:稳定性、内在一致性、等同性。
7.效度:某一研究工具能真正反映它所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反映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越高,测量的越准确,则效度就越好。常用效度有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结构效度。
第七章 收集资料的方法
1.收集资料是一个有计划的过程,是回答研究问题,证实研究假设的重要步骤。
2.护理研究中常用的收集资料方法包括生物医学测量法、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其中问卷法和访谈法又可归类为自陈法。
3.在生物医学测量法中,相同条件下有多个测量工具可供选择时,应当优先选择测量者主观因素影响最小的测量工具。
4.观察法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实施观察法时要尽量使用盲法。
5.在结构式观察法中,观察者要根据观察内容设计结构化记录表。
6.问卷法首选公认的量表,注意提高回收率和有效率。
7.受试者按照提前规定的等级和近似正态分布要求的数目,对多个有价值判断的陈述性语句进行分类是Q分类法的主要环节。
8.Q分类法:受试者按照正态分布的要求,对不同陈述语句条目进行分类,然后对分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是一种对主观意识或观点进行测量和分类的方法。常用于人格特征的评估、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
  收集资料的过程:确定分类材料,指定分类框架,实施分类,分析分类结果。
9.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法):通过数轮问卷咨询专家意见和反馈,就某一主题或事项达成统一意见的方法。
  收集资料的过程:第一轮问卷一般是以开放性问题的形式咨询专家就某一议题的观点,是一个质性的过程。除了问卷,研究者还需要附寄封面信、问卷完成指导、期望完成时间以及寄还信封。第一轮得到的资料需要通过内容分析,将参与者提供的答案进行分类、整理、归纳,以更有结构性的陈述或者问题返还给参与者。
第二轮的问卷则较多地使用Likert量表形式,由参与的专家对整理出来的陈述进行评定,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
第三轮问卷中,可以将达成一致意见的条目省略,以减轻专家的负担。但是如果本身条目不多的问卷,也可以将所有问题保留,直至德尔菲法结束。这样的过程反复进行,直到达成一致意见。
10.档案记录收集法的资料来源:医院、社区、学校、政府、疾病控制中心等机构保存的病例,个人健康档案、流行病登记等。在某些情况下,个人日记、信件、邮件、报纸等公开或未公开的资料也能成为可用的资料来源。
第八章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绘制统计表的注意事项:
(1)重点突出:一个统计表以表达一个中心内容为宜,避免将过多内容放在一个庞杂的大表中。
(2)层次清楚:通常,统计表就如完整的一句话,主语和宾语分别作为横标目和纵标目。
(3)简洁、明了:统计表中的文字、数字和线条尽量从简,不要出现过多重复的字符。
(4)统计表与文字不要完全重复:用了统计表后,可用文字对表格中的内容进行总结或补充。但是,不要再用文字完全重复统计表中的数据,这样既浪费版面,又浪费读者的时间。
2.抽样误差:由于抽样研究所致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差异。
3.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是应用统计学原理,由样本之间的差异去推断样本所代表的总体之间是否有差异的一种推断方法。
4.概率: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在统计学上用符号P表示。
5.计量资料:用定量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而获得的资料。
  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计数各组的例数而得到的资料。
  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成等级,计数各组的例数而得到的资料。
6.核校原始数据的方法:专业检查:从专业的角度,利用专业知识或生活常识来发现和纠正错误。统计检查:按统计学要求,通过数理统计规律发现和纠正错误。计算机检查:将原始数据录入计算机后,可通过计算机对全部数据进行检查。
第九章 研究计划书的撰写
1.研究计划书的目的和作用:作为一种沟通研究信息的方法,作为一份研究计划,作为一项合约。
2.研究计划书的主要项目、内容、撰写要求:(1)前言:主要论述立题依据和研究目的,包括:选题的来源、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研究的空白点、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相关理论文献的综述、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总结。 (3)研究方法和步骤:描述研究设计、选择研究场所、确定研究总体和样本、描述干预措施、陈述伦理学的考虑、选择测量方法、资料收集的计划、资料分析的计划、预期的研究成果、研究进度表。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0 收起 理由
admin + 10 感谢分享,奖励10个金币,期待更多优质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